Tuesday, May 31, 2011

楊慎 (楊廷和 之 子)

臨江仙 -楊慎


滾滾長江東逝水,
浪花淘盡英雄。
是非成敗轉頭空。
青山依舊在,
幾度夕陽紅。

白髮漁樵江渚上,
慣看秋月春風。
一壺濁酒喜相逢。
古今多少事,
都付笑談中。

王陽明

嘉靖六年五月,诏命王阳明征广西思田。出发之前,王阳明设夜宴于天泉桥上,与弟子们饮酒论学。就在这天晚上,王阳明提出了著名的四句教语:“无善无恶是心之体,有善有恶是意之动,知善知恶是良知,为善去恶是格物。”这就是后人所称的“天泉教”

要理清王阳明心学不得不提及陆九渊和朱熹对“理”的不同理解。朱陆都认为理是世界万物的终极本原。

朱熹认为:理为天地、人物存在之本,是先于宇宙而存在。主张由道问学,强调格物致知,即穷物理,强调学习知识的重要性,以为人的道德水准必将随着知识的增长而增进。

陆九渊借助儒学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,以为“心即理”,万事万物皆由心而生。“四方上下曰宇,古往今来曰宙,宇宙便是吾心,吾心便是宇宙。”

陆九渊说“明心”,要尊德性,强调为学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增进知识,而是为了实现道德的至高境界,因此,儒家经典的学习与研究、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与把握,都不可能直接有助于实现增进道德境界的目的,因为人的本心就是道德的根源,因此只要扩大、完善人的良心结构就能实现增进道德的目的。

王阳明的心学是在陆九渊心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而成就的。王阳明的心学,用他自己的四句话可以阐述:无善无恶心之体,有善有恶意之动。知善知恶是良知,为善去恶是格物。